課堂教學探究
課堂教學行為研究過程中體現了參與面廣,教學研究嚴謹,重實效;集中研究、探索、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過于注重知識傳授、過于注重書本知識、過于強調接受式學習、教學不能面向全體學生等問題,扎實推進了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全力打造了一批現代、開放、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生主動發展?v觀是一節課,老師們做到了以下六個關注: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注課堂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關注學生個性品質的塑造,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師生民主合作的教學關系 。
一、 老師們在課堂教學實踐反思中不斷成長。
課堂教學研究最大的特點是老師們的反思非常具體到位。讓外面品讀老師們的反思,體味老師的成長。
數學組呂日高老師反思到:(課題:5.2.1 解方程)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登塔爾說:“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反思是為了提高、為了發展、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為給課改積累經驗教訓。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再教學設計:如果我再教解方程這部分內容,我會對課件做更充分的準備,對待課堂不確定因素,教師的機智處理也非常重要。事先要設想如何讓學生上講臺來點評其他同學的作業,才能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些。備學生這一塊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習快的學生準備一些選做題,作為分層教學只用。
英語組黃艷陽老師:(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課堂教學研究讓我認識到,在培養習慣方面,教師在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的同時,要多為學生創造一些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多聽、多說、敢于大膽開口,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重視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有和諧的語言教學氛圍,是學好英語的前提;而重視學生基本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學好英語的保證。
政史組陸鳳老師:(課題:《紅軍長征》)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應該到位。
通過這次課堂探究,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體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恰當的、飽含真情的語言,傳授知識、教育學生,并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鳴,從而達到感知教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促進思維、鞏固記憶的教學效果。
2、教學中,教學語言要精練、準確。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簡潔、精練、并具有科學性的,因為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用語言傳授知識,同時也在用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一節課當中的教學語言,有些是課前備課時設計好的,有些是上課過程中臨時出現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很短的時間里設計好語言,并準確、精練地表達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了解大量的相關資料,今后我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加強自身的語言的訓練。
體育組黃忠干老師:(課題:《跨越式跳高》)
這次參加高效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大賽,我感受到我的課主要有以下特色:
1、活:針對學生好動的特點,體現了四活;一是組織形式活。二是內容活。三是教法活。四是學法活。
2、新:將教材內容的難度自行設計。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的有趣,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激發學生獨立思維,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簡單實用:本節課教師易操作,學生也容易上手,場地器材準備簡單,比較適合中學生教學。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能在幾分鐘內作好下一堂課的教學場地準備工作確保課的順利進行。
語文組李奎墻老師 (課題:《天上的街市》)
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在教學中得到了展示。 課堂教學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注重閱讀創新,放手讓學生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能把課文當作例子,讓學生遷移,甚至讓學生悟出了學語文的秘訣,多讀、勤記、勤奮、刻苦、大膽創作等,這些都還次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敢思、敢說、敢于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毫無拘束,放膽直言,這正是做學問之要義,也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語文精神。
理化生組馮鑫老師反思到:①在知識內容的編排上,注意貼近社會生活實際,適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提供了必備的知識保障。
②實驗設計,主要以“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等形式出現,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而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來探求知識的欲望。
③問題設計,主要以“活動與探究”、“聯想與啟示”、 “練習與實踐”等形式出現,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求知識的發生和發展。
④對學生知識方面的要求降低了,而對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了
我感覺新教材一定要大膽的放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有的學生善于表達、有的學生善于動手、有的學生善于動腦。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
存在著一些問題:
1查閱資料難。學生時間有限,各科學習壓力大,幾乎每隔兩節就要查資料,而且網上免費資源太少,課堂上有一些同學只是等待、觀望,不積極配合。
2實驗多課堂時間不夠用。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群體很快完成,但大多數學生不能全部完成實驗。
3大多數學生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缺乏在個人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探究。
4自己的知識亟待更新、充實、提高,新教材對教師的要求太高,如知識水平、組織水平、調控水平、駕馭學生能力、課堂設計水平、課堂提問要恰到好處等等,這些都有待我提高。
這一堂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研究課,讓我感到一個備課組要進行集體備課的重要性。在上課之前,我們初三化學組,就這一堂課的設計、教學進行了多次的研究和探討。很多老師為這一堂課花費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才為這堂課形成了比較完美的體系,我也在這不斷的研究和探討中,得到了提高。
信息技術組蒙偉老師:(課題:畫圖軟件使用技巧)
這堂課已經體現了信息技術課的學科特點,和符合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思想,如:學科整合思想、合作學習思想、任務驅動思想、評價激勵思想。但在這堂課里還沒有熟練的運用,還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探索與信息技術課相結合的最好方法和經驗。
藝術組隆佩英老師反思到:(課題:《對印的樂趣》)
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成功的教學方發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我使用同樣一份教學設計上課,試上的結果和今天的結果完全是兩樣,為什么會這樣呢?我經過反復的思考,終于發現,我試上的時候關注的是上什么的問題,如: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等等,沒有考慮我應該怎么去上,帶著怎樣的情感去上,因為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是情感的交流,而不是知識簡單的傳授。所以我在教學中時常要求學生上課時做到“目中無人”這里的人指的是除了學生和我之外的與課堂無關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盡情的體驗,盡情的創造。在課堂上,我似乎不是教師,而是一位導演在引導著我的學生盡情的表演,我也偶爾客串一下。說真的,我的學生在課堂既學會了對印的方法又體驗了快了,同時,我也因此而快樂。難道這不就是我們美術課堂所追求的嗎?
|